您现在的位置是:Lance Van网 > 时尚

“星舰”二次试飞失败,人类为何追求更大运力的火箭?

Lance Van网2024-11-02 08:32:01【时尚】6人已围观

简介原标题:“星舰”二次试飞失败,人类为何追求更大运力的火箭? “星舰”二次发射点火 图片截取自相关发射直播 最终还是失败了! 当地时间11月18日,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研

原标题 :“星舰”二次试飞失败,星舰人类为何追求更大运力的次试火箭? “星舰”二次发射点火 图片截取自相关发射直播 最终还是失败了 ! 当地时间11月18日 ,飞失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研制,败人人类史上最大运载火箭“星舰”再次点火升空。类为力点火后,何追火箭33台发动机均启动。求更然而,大运在一级火箭达到工作时序后,星舰二级火箭发生故障 ,次试火箭失去联系 。飞失据《华尔街日报》最新消息,败人“星舰”的类为力二次试飞再次以爆炸告终 。 集无数“之最”于一身,何追火箭“星舰”是求更目前人类研制时间最短 、体积最大、动力最强的运载火箭 ,寄托着“硅谷钢铁侠”马斯克“把人类送上火星”的梦想。 除“星舰”之外,中国长征九号等大推力火箭也在研制过程中 。人类为何要追求更大推力运载火箭?茫茫宇宙 ,有了大推力火箭,人类将去往何方? “星舰”资料图 图片来自SpaceX社交媒体账号 “星舰”二次试飞又失败 总高度约120米、直径约9米 ,从外形上看 ,有史以来人类最大的运载火箭“星舰”,相当于一栋30到40层高的大楼。它实力剽悍,起飞质量约5000吨 ,完全重复使用时 ,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50吨;一次性使用时,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50吨。 据SpaceX官网数据,“星舰”火箭系统由两级构成 ,第一级为“超重型推进器”(Super Heavy),第二级为“星舰”飞船(Starship) 。其中 ,“超重型推进器”配置了33台“猛禽”发动机 ,可产生最大7000多吨推力。在设计上,“星舰”两级都可重复使用,还可以在太空中加注推进剂 ,以实现更长的太空飞行任务。 2018年首枚飞船启动样机制造,2023年4月进行了首飞 。因强大实力 ,在研发过程中,“星舰”始终备受瞩目 。 然而欲速则不达。此前“星舰”首次试飞时 ,起飞后 ,一级火箭的33台猛禽发动机中 ,有3台没能成功点火 。140秒时 ,箭体异常旋转,速度加快 ,火箭开始翻滚失控。起飞239秒后,火箭在空中发生爆炸 ,首飞任务失败 。首飞失败后 ,SpaceX对火箭和地面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测试工作 。有媒体报道  ,此次发射前 ,马斯克曾表示,SpaceX已对“星舰”进行了1000多处改进。 “SpaceX团队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进行了大量升级改造 ,想必也是用尽了所能想到的技术、方案和智慧。”著名空间技术专家  、航天科普作家张传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 “星舰”二次发射点火 图片截取自SpaceX直播 根据公开信息 ,此次在围绕“星舰”的所有升级中 ,最重要的包括建立了钢板洪水冷却系统、热级间分离系统、飞行终止系统  。 钢板洪水冷却系统主要为了散热。“星舰”首次发射时,数十台发动机喷出的热量导致发射台严重损坏 。二次发射前,在发射台底部增加了该系统,可以从发射台下方喷水,以分散发动机能量 ,保护发射台的基础设施 。 所谓热分离  ,就是一级系统还未关机时,下一级就进行点火分离,从而简化设计 。“星舰”首飞时,试验箭采用了冷分离方式 。二次发射时 ,SpaceX将把“星舰”的级间分离模式改为了热分离模式。 飞行终止系统则是为火箭配置的一种自毁系统  ,目的是保护火箭靶场和飞行过程人员和资产的安全 。二次试飞前 ,SpaceX也进行了该系统的再设计 。 “这三项技术非常重要 。比如 ,热级间分离系统不仅可使火箭不同层级之间连得牢靠,还能分得干脆 。配合改进后的飞行终止系统也相当于给火箭增加了一个逃逸塔功能  ,还能确保未来航天员在飞向太空时候的安全 。”张传军表示。 此次试飞过程中 ,虽然又失败了,但有网友总结“一级完全没熄火,一二级热分离成功 ,和上一次相比,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。”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认为 ,快速迭代试错的路线是SpaceX的一大特点,但这需要有雄厚的资金与人才基础,并能在每一次的失败中充分吸取教训。不过,这种利弊很明显的发展方式 ,并不适合所有公司 。 大推力火箭值得更多期待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梦想,而进入太空的关键之一则取决于运载火箭。 放眼全球,除了SpaceX的“星舰”之外  ,多国竞相研发推出大推力火箭 ,渴望靠着“大力出奇迹”飞向更远的深空 。 将载荷送入近地轨道(距离地面2000公里内) ,是衡量火箭能力的重要指标 。就SpaceX而言  ,在“星舰”之下 ,“猎鹰9号”是世界首款起飞级可重复使用火箭,近地轨道运力达22.8吨 ,曾将各式卫星送上太空 ,也将“龙”载人飞船送往过国际空间站。 同时,2018年 ,由3枚“猎鹰9号”火箭捆绑而成的“猎鹰重型”运载火箭横空出世,将一辆特斯拉送上太空 。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63.8吨  。迄今为止,猎鹰重型”一共进行过八次飞行 ,最近一次发射是今年10月,将NASA的“灵神星”(Psyche)探测器送上太空。 在“猎鹰重型”能力之上 ,美国宇航局研制的“太空发射系统”(SLS)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运力可达130吨。 2022年11月,SLS首飞 ,正式拉开了以重返月球为目标的“阿尔忒弥斯”任务帷幕。但发射一次SLS成本高达41亿美元,面临高昂成本争议 。此前,负责审计NASA项目的美国监察长办公室提交的评估报告认为SLS项目“不可持续”。 另外  ,俄罗斯航天公司设计的“叶尼塞”重型运载火箭 ,作为俄罗斯载人登月和兴建月球基地的关键运载工具,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在100吨左右  。不过此前传出消息 ,该款火箭因计划修改已暂停研发。 2021年4月 ,“胖五”搭载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。图片来自 人类对提升火箭运力的追求不曾停止。在中国 ,被人们称为“胖五”的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是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 ,近地轨道运力可达25吨 。2021年4月 ,“胖五”一举升空,将备受瞩目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上太空。 更值得关注的是 ,在2022年珠海航展中,中国航天公司展示了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。根据介绍 ,这枚重型火箭的箭体直径约为10米,高度约110米,起飞重量约为4000吨  ,起飞推力达到了5873吨 。研制成功后,长征九号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将会达到150吨以上 ,而地月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将会达到50吨以上,其目标是促进深空探测的长期计划。 “我国还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 ,对于这一宏伟计划  ,我们充满期待。”张传军表示,为实现这一目标 ,我国科研人员也正在研制长征十号运载火箭、新一代载人飞船、月面着陆器 、载人月球车等装备,一切都在稳步推进,中国人登上月球的日子正在逐步到来。 扬起人类走出摇篮的梦想之“帆” 人类为何要追逐研制 、发射更大推力的火箭 ? 马斯克曾在接受采访时 ,表达了“送人类去火星”的想法  。“星舰”在设计上 ,目标就是使宇宙移民成为可能 ,最终实现人类移民火星。 在现实层面,“移民火星计划”尚且遥远,“星舰”变身空间站可能性更高  。根据2023年6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发布的商业航天能力协作计划(CCSC-2),NASA将与SpaceX合作 ,完成“星舰”近地轨道载人空间站的产品设计评审,时间预计为2028年第4季度。 杨宇光认为,把时间表设定在2028年可能还是有些早。一方面,NASA已准备好将国际空间站延长运行至2030年后,对“星舰”改造成空间站需求不强烈;另一方面,“星舰”本身还有许多技术需要攻克与完善 。 道路是崎岖的 ,但“火箭之父”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 :“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,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。” 要走出摇篮 ,人类从来没有停下脚步 。1883年 ,人类第一次提出了利用火箭进入太空的想法;1926年 ,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发射升空;1961年 ,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作为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;1969年,美国“阿波罗11号”飞船在月球降落,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;2021年  ,中国研制的探测器“天问一号”成功降落在火星…… “从月球到火星  ,大推力火箭就像梦想之船的‘帆’ ,不可或缺。”张传军说。 然而通往深空的路,从来不是一条容易的路。“星舰”的试飞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在失败与再次尝试中切换的过程。在样机研发阶段  ,“星舰”原型机发生过多次爆炸;完整的系统发射,也并非一蹴而就。 强烈的好奇心,源源不断的创新力为大推力火箭的研发提供了精神动力 。 中国航天员(神舟十四号 刘洋)乘组在轨拍摄的地球照片 。图片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 再看中国航天,早期自然条件恶劣、底子薄弱等因素 ,都没能阻挡中国航天前进的步伐 。凭借强大的创新力,中国空间站建成,实现了长期在轨飞行 。取回月壤后,探月工程四期再启程,未来将在月球南极建设一个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……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  、特别能攻关 、特别能奉献”的载人航天精神已经成为每一项成就背后的精神指引 。 同样,中国的商业航天也进步飞速 ,2023年更是成为中国的“商业航天大年”。4月 ,天兵科技的“天龙二号”成功入轨,打破了世界范围内液体火箭首发失败的魔咒;7月 ,中国液氧甲烷火箭“朱雀二号遥二”全球成功首飞;近日,星际荣耀验证火箭垂直回收飞行任务取得成功…… 杨宇光认为,商业航天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水平 、基础工艺水平和基础材料水平的体现。SpaceX取得的成就是美国基础工业水平 、基础工艺水平和基础材料水平的体现,虽然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,但这些年中国商业航天的进步速度是有目共睹的,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 。 在广袤宇宙中,地球只是一个悬浮着的淡蓝色小点 ,人类更是微小的存在 。但即便如此,人类也总想到达更高更远的太空 ,去看看外面未知的世界有多精彩,又或者只是从遥远的空间视角,回头望望这人类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 。 凭着这份好奇心和创新力 ,火星或许不会是人类的终极目的地,“星舰”也不会是人类唯一的超大运力运载火箭 。(潮新闻)返回搜狐 ,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:

很赞哦!(8871)